企业信誉 常见问题 期刊大全
期刊
投稿邮箱

mlunwen@163.com

服务热线

18516839603

[SCI]期刊投稿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全解析!

发表日期 2025-10-17 11:55:31    633

撰写SCI论文对于科研人员而言,本就是一项耗时费力且极具挑战性的任务,特别是对初学者来说,更是困难重重。然而,当历经艰辛完成论文起草并提交投稿后,是否就只能被动地等待审稿人的意见呢?其实并非如此。众多拥有丰富SCI论文写作与发表经验的各行业专业人士的经历表明,在论文投稿后,科研者仍可能面临诸多后期细节问题。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问题,有时却会对论文能否最终成功发表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我们精心整理了投稿后常见的一系列问题,期望能为读者在SCI论文发表的征程中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这些问题涵盖了投稿后的各个阶段,从审稿人的意见反馈到后期的细节处理,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对论文的最终发表起到关键作用。希望这些宝贵的经验和建议,能够帮助科研者更好地应对SCI论文发表过程中的各种挑战。


01 如何处理投稿后的论文

稿件成功投递后,杂志社会发送通知,并为稿件分配编号以便后续联系。作者接到通知后,可在备份原稿的基础上,利用等待审稿人意见的这段时间(约3 - 6个月,对于一些付费杂志或电子期刊,审稿后决议可能在几周内完成)进行改稿、向经验丰富者请教或着手撰写下一篇文章。

最终决定信息通常会通过E - mail发送给通讯作者,是否附有审稿人评论取决于审稿系统及审稿结果。通讯作者有责任将审稿结果和详细评论意见告知论文的其他作者,除通讯作者外,其他任何作者(包括第一作者)都不能直接与杂志进行通讯。

审稿意见主要有以下四种可能性:

  1. 直接接收:直接被接收的论文,后期工作相对较少。作者只需参考相关内容,如如何校正清样等,处理好具体细节问题即可。

  2. 彻底拒稿:面对这种情况,作者应直面现实,认真阅读并深入分析编辑部和审稿人的评论。仔细找出退稿的原因,并根据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切勿轻易放弃文稿,而要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这对提高个人研究能力和水平,以及为将来准备文稿和投稿都大有裨益。一些可能导致退稿的原因如下:

    • 结论有严重错误:审稿人通常会针对这类问题提供一个反例。作者应仔细分析这个反例,若反例无误,则说明自己的论证很可能存在错误。通过仔细检查论证过程,作者可以找出问题所在,并获得有益的启示。例如,考虑这个反例是否为特例,排除该反例后结论是否依然正确;或者是否需要加强定理的条件,以确定结论是否仍然具有意义。

    • 论证不充分或者有错误:审稿人会指出论证不充分的理由或论证错误的地方。作者应认真检查论证过程是否过于简练,各种情形是否考虑周全,是否有遗漏,概念理解是否有偏差,计算是否有误,条理是否混乱,文字表达是否含糊不清。

    • 不符合本刊要求:仔细分析编辑部或者审稿人提出文稿不符合本刊要求的原因。如果是文稿格式或者英语文法不规范、可读性差,可以进行修改后考虑再投。如果属于文稿研究内容问题,就得仔细查看杂志,选择适当的杂志再投。理论性、专业性很强而应用背景又不明显的文稿,建议投专业杂志或者综合性杂志,不要投应用方面的杂志。

    • 研究水平达不到:正确估价自己的文稿水平,可以改投档次较低一点的杂志。一般可采取“出口转内销”的办法。

    • 重复他人工作:编辑部或审稿人通常会指出工作的重复,尤其是在参考文献等方面。任何杂志都不会接受已经发表且在方法上缺乏创新的文稿。有时候可能会出现同一工作在完全互不知晓的情况下分别在不同杂志上发表的情况。一旦发现别人已经发表了相同的工作,而自己的文稿尚未投递,且方法并无特殊之处,应避免再次投稿。如果认为自己的方法更优,证明也相对简单,必须明确指出这一结果归属,提供参考文献,绝不能有意隐瞒。

    • PS:被杂志拒绝的稿件,并不一定是没有意义的稿件。分析退稿原因,认真修改稿件,转投合适杂志,多数能够发表。

  3. 拒绝接收,但建议重大修改后再次投稿:这种情况下,作者需对论文进行重大修改,之后可再次向同一杂志投稿。

  4. 同意接收,但需作者进行一些修改:作者需按照要求完成修改。

可能遇到的问题:稿件追踪 (follow - up correspondence)
如果投稿2周后仍无任何有关稿件收到的信息,作者可打电话、发E - mail或写信给编辑部核实稿件是否收到。

如何恢复审稿人的修改意见

请注意,很少有稿件能够被无条件接收,所有稿件都是有条件接收的,作者必须根据审稿人的评论做出修改回应,这就涉及到我们常说的“major revision (大修)”和“minor revision (小修)”。

  • 作者并不需要按照评审意见做出所有修改,但必须回应审稿人的所有修改建议和考虑。如果不同意某项修改,必须提供令人信服的原因。

  • 如果几个审稿人的意见相左,作者需要向编辑寻求指导。同时,不要忘记阅读编辑的附信,其中可能包括对作者文章进一步改善的建议和要求。

  • 对于需要改善的部分较少的情况(即“小修”),可以由一名作者修改稿件,但需要征得其他作者的同意,并向其他署名作者寄送修改后的稿件。

  • 如果建议修改的部分较多(即“大修”),则建议作者们开会讨论并分配工作给每位研究者。

  • 完成稿件修改后,写一封回信描述所做的工作,按照审稿人的意见编号一一回应。对于不能修改的建议,要提供充足的理由。

  • 对于审稿人未提到的改动,作者应提供相应的页码、段落和修改内容,以便编辑和审稿人查找。编辑部通常愿意接受这些改动,因为现在修改比排版后再改要容易得多。

  • 回信的措辞要有礼貌,但不能阿谀奉承。如果回信篇幅较长,可以写一封短信,并附上修改部分的文件。这有助于盲法审稿,编辑可以直接将改正后的稿件寄给审稿人。确保稿件编号清晰,以便编辑部查找和核对。

  • 一些杂志会重新交给审稿人审阅修改过的稿件,而其他杂志可能由编辑决定是否接收修改过的文章。不管情况如何,作者都会收到关于修回稿件的反馈,可能会要求作者进一步修正。

  • 在再次修改时,同样的建议仍然适用。记住,遵循审稿人的评论,稿件被采纳的几率更大。即使在第二次修改阶段,只要能够给出合理的解释,不必做到他们要求的一切。

  • 如果您的稿件经修改后被杂志接收,您会得到一封最终接纳通知书。如果想要在别处引用这篇文章,您应将此通知书保留,因为有些杂志需要它来证明您的文章“正在出版中”,或者您在晋升、毕业时有时也会被要求出示这份通知,以证明您“已有”SCI论文了。

回复SCI投稿审稿人意见应遵循以下原则:

  • 所有问题必须逐条回答。

  • 尽量满足意见中需要补充的实验。满足不了的实验或重大修改也不要回避,说明不能做的合理理由。

  • 审稿人推荐的文献一定要引用,并讨论透彻。

02 如何处理拖延审稿的局面

如果文章在审稿周期内,且系统工作正常,不建议采取催促审稿的措施。如果超出所投杂志的审稿周期,可以写一封短小的信件给编辑部询问审稿情况,通常我们把这种短信叫“催稿信”。

如果在文章投出1 - 2周就收到编辑部的来信,那么极有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 稿件在编辑手中就被直接拒绝:研究水平太差或研究内容与杂志感兴趣方向不符。

  • 稿件准备过程中出现问题,需要作者修改后再投:图片质量不过关、缺少必要的投稿文件、文章格式与杂志要求不符等。

03 如何撤回稿件和延长稿件修回时间

如果碰到投出的稿件存在很大纰漏,如何在审稿前把它撤回来呢?立即给主编写一封撤稿信,列出合理的原因,比如文章内容与申请专利存在冲突、文章中缺少某项重要内容等。一般主编会尊重您的意见,将稿件直接撤回,并给出建议。

如果在大小修期间您处于事务繁杂的时间段,不能按照规定时间作出修改,可以向编辑写一封延时信,请求延长稿件修改时间。

04 如何校正清样

接到同意接收的通知后,要等待几个月才能收到校正清样的通知。如果在此期间通讯作者地址变更,或者原通讯作者难以联系,需及时通知编辑,以便编辑部能够及时联系。

大多数杂志发出清样后,期望作者尽快核对并寄回校样。延误寄回清样可能导致文章被推迟发表,甚至更晚。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清样校正方法,遵循这些方法可以避免对错误的不慎遗漏,同时确保清样校正不成为形式上的程序,为文章发表前的最后一道“槛”起到作用。

  • 即使时间紧迫,建议打印两份清样,一份供其他署名作者审阅,因为“两双眼睛要比一双好”。另一份留给自己校对,在读完全稿之前不要在原稿上做标记。通读文章多遍,每一遍都将重点放在不同的方面。

  • 校正清样的要点:

    • 常速阅读检查流畅性,发现漏掉的词。

    • 慢速阅读检查文中词语的拼写,也可以用文字检查工具对电子版中用词的拼写进行检查。

    • 逐行阅读检查排版错误,包括段落格式、编号等。

    • 留意词尾及句尾,这些地方的错误在常速阅读时是最容易被忽视的。

    • 用一把尺子或一张白纸来帮助您将注意力集中于某一行。

    • 将文章对着另外一个人念,由这个人拿着原稿来核对,这种方法对检查数据信息及大型表格很有帮助。

    • 对发现的错误清楚地标明您所做的改动,最好用传统的校对标记符号。在www.ideography.co.uk/proof/marks.html中找到校对的标准符号。

    • 可以将所有的改动都直接标注在校样上。但是往往另外加一封附信是会有帮助的。

    • 对技术编辑对文章所编排的符合杂志风格的样式,建议不要修改,尽管可能您不喜欢杂志的风格。但是,如果您认为文章经过改变后产生了错误或不明确的地方,或者技术编辑曲解了您的本意,那么您可以联系编辑,并给出要改动的解释。

    • 对电子清样的校正,以上各条也适合,另外需要补充的是,电子期刊通常会要求您检查全文的网络版和PDF版本。您应该像检查普通纸质清样打印稿一样,分别独立地检查这两个版本。不同的是,应该检查网页形式中的超链接是否正确,PDF格式中的排版版面是否正确等。

05 如何回应出版后的同行审稿

一旦您的文章被发表,同领域的同行将有机会阅读和引用您的研究,因此与杂志保持通信联系至关重要。一些电子期刊特别鼓励读者对文章提出回应,并将这些评论粘贴到网站上,您需要及时回应这些评论。纸质期刊通常会寄送即将刊登的读者评论给您,并刊登您的回应。

尽管经历了同行审稿和编辑审阅,有时发表后仍可能发现错误。在这种情况下,您应及时联系杂志并请求更正。电子出版技术上允许在文章初始刊登后进行不断更新和修正。然而,并非所有杂志都允许这样做,因为他们希望创建一个永久的论文档案而不是一个随时间变化的文件。一些电子期刊如Cochrane图书馆和Biomed Central鼓励作者不断上传更新修正的文章,并对读者的评论进行解释说明。

06 稿件被拒了怎么办

如果稿件在杂志编辑部内部审稿后被直接拒绝,可能是因为选择了不合适的杂志。建议更深入了解该杂志的收录范围和读者群。不必过分在意审稿意见,而是考虑改投合适的杂志。

要尊重审稿专家的建议,他们通常是各领域的权威学者。审稿人的工作态度认真,对每一条批评和建议要认真分析,并根据其修改论文。对于认为不正确的意见,要慎重回应,有理有据地与审稿人探讨,前提是分析被拒绝的理由。

拒绝的类型主要有两类:

  • “完全的拒绝”:主编表示永远不愿再看到这类文章。

  • 因数据或分析有缺陷而拒绝: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全面研读论文,并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进行讨论。对比审稿人的评审意见,得出具体的修改建议。

对于被拒绝的文章,可以先放一放,等到有更广泛的证据支持或更明晰的结论后,经过修改后再投给同一杂志。主编通常会重新考虑受理该文。值得注意的是,避免将拒绝的文章原封不动地寄给另一家杂志,这可能会对作者的科学声誉造成严重损害。

07 稿件被接收后会出现的情况

首先,编辑部可能会对您的文稿进行进一步的文字修改,您得按照编辑部或者出版社要求再次修改您的文稿。这次可能主要是文字修改、图形、参考文献的引用以及参考文献的格式。

某些技术上的问题,出版社也可能来函或者E - mail与您联系。有些编辑部需要您按照编辑部给定的格式重新编辑您的文稿,提供PDF文件作为Camera - ready。

有的杂志编辑部需要您提供Tex源文件。这些材料可以通过E - mail,也可以通过邮局,依不同杂志而定。

出版社会给您的文稿重新标号,给您寄来或者发来两张(可能更多)需要填写的表格。

  • 一个是copyright transfer agreement(版权转让协议书),另一个是reprint order form(抽印本预定单)。国内的杂志基本不需要填写这两张表。

    • “版权转让协议书”:国外法律规定必须签署这个表,所以在这个表上,填上自己的通讯地址,签好名,在该画勾的地方画勾。然后按照给定地址寄回,或者传真,或者扫描后用E - mail发回就可以了。这个由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一人填写签字就可以了。

    • “抽印本预定单”(另外还有价格表):重要的是,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确定文章中图片的印刷方式——彩图或者是黑白图。同时会询问作者需不需要另加的抽印本(编辑部一般会免费赠送offprints 20 - 50份)。另加抽印本是需要作者付费的,表标上有价格。这个表可以不用理睬。不过在寄送签过字的“版权转让协议书”的同时可以说明一下,“We do not need additional offprints except free ones.”

  • 另外有些杂志会发送author query form。这是出版社在出版您的稿件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需要您作出回答。比如,他们需要您提供文稿的tex文件和PDF文件。对他们提出的要求或者问题,您满足或者回答他们就是了。将tex文件和PDF文件用E - mail发给他们。

紧接着就是校样(proof)了。如果需要提供camera - ready的,就不需要校样了。如果不是这样,您得随时注意您的E - mail。现在的国外杂志校样一般是通过E - mail发送的(国内杂志还是通过邮寄),要求48小时内寄回。校对只能按照原稿,大的改动是不允许的,除非经过出版社同意。无论如何,您得认真校对,特别是本文结果的表述要认真校对,这是文稿变成文章的最后一道工序。一旦有误,白纸黑字,改也改不了了。其他作者的姓名也得留意校对,写错别人姓名的情况是可能发生的。